你知道发泡试验吗?
近年来发泡试验在临床的应用逐步推广,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认识到这项检查,也通过这项检查及时发现病因从而得到及时的治疗。该项检查具有诊断右向左分流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被称为偏头痛、脑卒中的“侦察兵”。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十个问题来对发泡实验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对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什么是发泡试验?
又称为对比增强TCD。是向血管(通常是肘静脉)注入一种微小、安全、可自行吸收的“声学造影剂”(生理盐水微泡混合物),正常情况下,含有微泡的血液会流向肺部,气泡会被拦截、过滤、吸收,不会进入供应大脑的动脉系统,然而,如果心脏或肺存在一个异常的通道,部分含有气泡的血液就可能跳过肺部的过滤网,直接进入供应大脑的动脉,这时,我们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来持续监测脑内的大动脉,就能发现这些本不该出现的微小气泡。从而证实存在右向左分流。
2.什么是“右向左分流”?
是指心脏或肺血管系统的一种异常血流通道。我们人体通常情况下静脉血(右心系统)经过肺部的过滤和氧合,变成动脉血供应全身,肺部可以拦截静脉血中的微笑血栓、气泡等杂,并且血液在此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但是如果出现异常通道,一部分未经过肺部过滤和氧合的静脉血,直接“抄近道”混入左心系统的动脉血,并遂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器官。最常见的途径就是卵圆孔未闭,其他情况还包括肺动静脉瘘、房间隔缺损等。
3.“右向左分流”有哪些危害
(1)可能增加发生反常栓塞的风险,静脉栓子通过异常通道进入动脉系统,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2)可能是特定类型偏头痛的重要潜在病因
4.检查步骤是什么
(1)准备: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医生或技师会在患者的肘部静脉上扎一个大号的留置针。
(2)监测:医生会将超声探头(涂有耦合剂)放在头部特定部位监测相应动脉的血流信号。
(3)注射与激发:通过留置针快速注入激活的生理盐水微泡混合物。通常情况下,会先进行静息状态下的监测,如果为阴性,会进一步让患者配合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用力)进行检查,这个动作会短暂增加右心系统压力,促使血液更多地从异常通道分流。
(4)观察:医生会密切观察TCD屏幕上是否出现代表微泡栓子的高强度信号,以及信号的数量(用于分流量的半定量分级)。
(5)完成检查:整个检查过程通常情况下需十几分钟到二十分钟,除了扎留置针时会有轻微疼痛,之后的过程没有疼痛不适感,整个检查无辐射。注入的微气泡会很快在肺部被吸收清除,整体安全性高。
5.发泡实验有哪些优势
(1)无创、无辐射:对患者身体无伤害
(2)相对简便、快速,操作时间短
(3)敏感性高:可作为筛查右向左分流,特别是卵圆孔未闭的首选方法
(4)可半定量:能评估分流量的大小
(5)费用相对较低
6.发泡实验有什么局限性?
(1)发泡试验只能确定是存在“右向左”分流以及对分流量进行半定量,但不能确定分流的解剖位置和类型,是在心脏内分流?还是肺血管分流?
(2)检查过程需要患者都有一定的配合度,需完成符合要求的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用力)
7.哪些人需要到医院咨询完善该项检查?
* 怀疑存在右向左分流反常栓塞导致的卒中(如发生过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存在无法解释的反复头晕或特定情境下的晕厥
* 潜水减压病
8.怎么判读结果?需要注意什么?
(1)阴性:未见微泡信号。阳性:可见微泡信号(少量、重量、大量)
(2)阳性≠确诊卵圆孔未闭:从前文的讲解可以看出,发泡试验是筛查分流存在的敏感方法,但无法精确判断分流的解剖位置和类型。阳性结果通常需要进一步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来明确诊断,确认是否是PFO、其大小、形态,并排除其他异常,若TEE未见异常,还需进一步完善肺血管检查。
(3)阴性≠绝对排除:在技术操作存在缺陷、分流极其微小、患者无法完成标准的Valsalva动作等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假阴性。医生会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总之,结果需要专业解读:发泡试验的结果必须由神经内科或心脏科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9.哪些人不适宜做
(1)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危重患者
(2)无法配合完成Valsalva动作者(如感觉性失语、认知障碍、严重听力障碍且无法通过书写交流的患者)
(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4)其他经医生判断不宜进行检查的情况
10.阳性结果该怎么办?
筛查发现患者发泡试验阳性,可以前往专科门诊进行咨询,通过经食道心脏彩超(TEE)明确卵圆孔未闭的大小,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卵圆孔大小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通过全面评估后,必要时通过手术进行封堵或者修补,达到治疗目的以改善临床症状。若未发现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等心脏异常,可进一步完善肺血管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阳性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后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