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详细

患者服务

夏季饮食,要注意食物中毒的危险

发布时间:2025.08.06 来源部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付欢

 

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高温潮湿的环境加速细菌繁殖,食品储存或加工不当极易引发中毒。以下是关于夏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详细科普,帮助大家安全饮食,避免“病从口入”。 

一、常见致病细菌及中毒特点

夏季食物中毒主要由以下细菌引起,不同细菌潜伏期和症状各异:

 

细菌种类

常见污染食物

潜伏期

主要症状

沙门氏菌

肉、蛋、家禽、奶制品

8-48小时

发热、腹泻(水样或血便)、腹痛、呕吐

葡萄球菌

剩饭、粥、米面、乳制品

2-5小时

剧烈呕吐、腹痛,通常无发热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及盐腌渍食品

1-48小时

腹痛、腹泻、呕吐、失水

大肠杆菌

未煮熟牛肉、生蔬菜

8小时-8

血便、严重腹痛、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症

蜡样芽孢杆菌

剩米饭、炒饭

1-2小时

呕吐或腹泻、腹痛

肉毒杆菌

臭豆腐、火腿、罐头或瓶装食物

6-36小时

脑神经麻痹症状:眼肌瘫痪、吞咽、言语、呼吸困难

 

其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常因生食或加热不彻底导致中毒。葡萄球菌毒素耐高温,即使加热也无法完全破坏。大肠杆菌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肾衰竭)。

二、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大部分共同表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或血便);全身症状:发热(沙门氏菌常见)、乏力、头痛;重症表现:脱水(尿少、口干)、休克(血压下降)。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腹泻带血或持续超过3天;高烧(>38.5℃)不退;严重脱水(头晕、尿少、意识模糊);儿童、老人或孕妇症状较重。 

三、夏季哪些食物风险最高?

高风险食物清单(夏季需格外警惕):1、生冷食品:生鱼片、醉虾、半熟牛排、溏心蛋 2、凉拌菜:未经加热的凉拌黄瓜、木耳(泡发时间过长易滋生细菌);3、剩菜剩饭:米饭、肉类在室温下存放>2小时易变质;4、海鲜食品:贝类、生蚝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5、切开的水果:西瓜、哈密瓜等切后未冷藏易污染。

四、预防食物中毒的6大关键措施

1、充分加热食物:肉类、蛋类彻底煮熟(中心温度>75℃);海鲜煮沸至少5分钟再食用。 

2. 生熟分开:生肉、海鲜与熟食使用不同砧板和刀具。 冰箱内生熟分层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 正确储存食物:熟食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尽快冷藏(<4℃)。 剩菜加热不超过1次,且彻底煮沸。 

4. 注意个人卫生:处理食物前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口鼻。 

5. 慎食高风险食品:夏季尽量不吃生腌、刺身、未灭菌乳制品。 凉拌菜现做现吃,避免隔夜。 

6. 安全解冻 :冷冻食物应提前放冷藏室解冻,勿室温解冻!

五、万一中毒,如何应对?

1. 停止进食:疑似污染食物立即停止食用。 

2. 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预防脱水。 

3. 避免止泻药:腹泻是身体排毒机制,盲目止泻可能加重病情。 

4. 就医指征:严重呕吐、腹泻、血便、高热不退需及时就医。 

夏季细菌性食物中毒重在预防!牢记 “煮熟、分存、速冷、洗手”原则,避免高风险饮食。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补液,必要时就医。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