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走进临床一线 助力消化科精准诊疗

    2025年4月1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积极响应"医技融合"发展号召,由科室技术团队携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走进沙河院区消化科,开展跨科室业务学习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以"检验赋能临床"为主题,通过设备推介、技术解读及病例研讨等形式,搭建起医技与临床的沟通桥梁。 今年初,检验科引入国际先进的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相较原有半自动设备,具备三大核心优势:检测精度提升40%、报告时间缩短至60分钟、可同步分析8项凝血指标。该设备可动态监测血液凝固全过程,为消化道出血、术前评估等临床场景提供精准诊断依据。科室已通过院内公告形式向全院临床科室推广此项新技术。 在消化科医生办公室,检验科团队就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应用展开系统培训。针对消化内科提出的"肝病患者凝血功能评估""内镜治疗围术期管理"等专科问题,双方结合典型病例展开深入探讨。检验科重点解读了MA值(最大血块强度)、LY30(纤溶指数)等关键参数的临床意义,消化内科团队则分享了实际诊疗中遇到的凝血检测困惑。 检验人走出实验室 "传统检验工作聚焦标本检测,现代检验医学更强调主动参与临床决策。"检验科负责人表示,此次走进消化科是科室践行"医技临床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未来将持续开展三项行动:建立检验-临床月度联席会制度、推行检验报告"临床解读版"、参与多学科团队查房,通过"前端沟通+后端支持"模式,为临床提供全链条检验服务。 此次交流活动标志着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在推进医技融合方面迈出坚实步伐。通过打破专业壁垒,促进检验与临床的深度协作,为患者构筑起更加安全、精准的医疗保障体系。

    2025.04.03 发布:检验科
  • 最后一名地震伤员出院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8.8”九寨地震救援行动圆满结束

    9月5日上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正门前,一位50多岁的女士在家属的陪同下,正与陪伴她度过有生以来最深刻的一段时光的医护人员们依依惜别,这份医护间浓浓的不舍之情令过往的行人不断驻足留观。 “8.8九寨地震”已过去近一个月,我院收治的地震伤员也已陆续康复出院。今日,作为我院最后一名地震伤员,这位来自河北的卢女士也将踏上返乡之路。 离家千万里   来自六医院的感动与温暖 8月8日晚21点,第一次入川的卢女士刚刚结束九寨之行后正在赶往酒店的大巴车上。一路上,她们边赞叹着九寨的魅力边商量着返回河北的事宜。突然间,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了,慌乱中,卢女士左脚受伤。 8月9日,她被送至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后,医护人员立即为卢女士进行了检查,发现是左跟骨粉碎性骨折,医生为其顺利地进行了手术。因远离家乡,无亲人照应,卢女士显得更为紧张。察觉到卢女士的顾虑后,热心的六医院医护人员给予了其更加周到的照料,在帮助其康复的同时更注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让远离家人的卢女士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安心治疗。 一个月的朝夕相处后,卢女士与六医院骨科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之际,卢女士真诚地讲到:第一次来到四川,有惊险,也有感动,六医院是我此次四川之行最温暖的景点。 科学救灾  从容有序的应急行动 从确定地震发生,启动应急预案,到接到上级通知,赴灾区救援,再到全院行动,收治地震伤员,六医院在九寨地震救援中展现出地从容和自信得到了上级单位、全体伤员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此次救灾,我院共收治7名地震伤员,其中5名在治疗后很快出院,有两名伤情较重的住院治疗。随着9月5日,卢女士的康复出院,六医院九寨地震救援行动圆满画上句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绩已为过去,前路依旧漫长,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更好地肩负起省内知名的优质三甲公立医院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2017.09.06
  • 市六医院在第六届亚足联医学大会进行了专题演讲

    2019年3⽉6-8⽇,由亚⾜联主办的第六届亚⾜联医学⼤会在成都举办。此次会议共进⾏了192场演讲,来⾃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1196⼈参加了这场盛⼤的国际会议。成都市运动医学质控中⼼业务主任、市六医院⻣科主任李伟,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专家、市六医院康复科主任范江受邀参加⼤会并进行了专题演讲。   会议以“⾜球与运动医学——挑战与 机遇”为主题,邀请了来⾃国际⾜联、欧⾜联、亚⾜联的专业⼈⼠和来⾃欧洲、美洲、⼤洋洲、⾮洲的专家学者,与中国知名运动医学专家们展开专业分享交流。李伟主任就《下胫腓前韧带损伤不同治疗策略的疗效》、范江主任就《温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康复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做了专题演讲,可谓是中西合璧,大放异彩,在展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学科能力的同时,展示了医院实力,获得了与会人员⾼度认可。   在“迎接世警会,拥抱世⼤会”和“加快‘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之际,⾸次进⼊中国的亚⾜联第六届医学⼤会作为近年来成都举办的规格最⾼的国际体育会议,带给了我们对体育运动及运动医学理解的新的维度,促使我市运动医学健康快速发展!

    2019.03.11 发布:骨科
  • 大爱在藏区(三十四):新技术让痛风患者展笑颜

    发展新技术是医院技术水平提升的基础,也是“传帮带”工作的主旨。“帮”即帮机构、帮学科,主要采取技术团队下沉、学科团队下沉、管理团队下沉等方式,在短时间内促进帮扶医院新技术得到发展。 3月8日,巴塘县人民医院来了一位老年患者,是巴塘县医院的退休老院长,十多年来他饱受右足踇趾痛风结节疼痛带来的折磨,平常穿鞋及行走非常困难。在2018“传帮带”援藏医疗队未来之前,巴塘县医院外科医生只能对此类患者进行痛风结节清除术,但此手术最大的难题是手术伤口经久不愈且极易感染,因此老院长的痛苦一直未得到缓解。 成都市六医院援藏医疗队罗磊医生在了解到患者情况后,带领巴塘县医院外科医生在床旁进行现场教学,提出了骨科的一项新技术“持续负压引流术”,可以提高痛风结节清除术后伤口愈合成功率、降低伤口感染率,为患者解除病痛。同时罗磊医生向现场医护人员继续就此项新技术进行讲授,指出“持续负压引流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慢性骨髓炎、创伤性皮肤组织缺损等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月9日上午,罗磊医生带领县医院外科医生成功完成了这项手术,这是巴塘县医院首例“持续负压引流术”,也标志着巴塘地区的痛风患者有了福音。3月28日,患者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治愈出院,老院长和家属都开心的为援藏医疗队点赞。       

    2018.04.02 发布:援藏医疗队
  • 大爱在藏区(九)——记我院巴塘第三支医疗队 成功完成首例微创老年髋部骨折手术

    72岁的藏族老人吉村因外伤导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已经卧床一周,却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2017年12月8日吉村大爷被家人抬着来到了巴塘县人民医院就诊。成都市六医院第三支援藏医疗队任冬主治医师在仔细了解患者状况后,判断吉村大爷这是右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任冬医师立即指出,必须手术!如果卧床保守治疗的话,并发症会随之而来,死亡率很高。                             但是,患者年龄大,麻醉风险高,而这类髋部骨折手术通常在宽大的手术室、专业骨科手术牵引床和较好的C臂机器等硬件支持下才能以微创的方式完成,目前巴塘县医院现有手术室条件要完成这类手术还没有经验。如果让患者选择转院手术呢?在不考虑沉重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巴塘县到成都最快也需要20小时车程才能到达,而现在高原正值冰雪路面,患者高龄不能动弹,转运路上的颠簸导致骨折错位加重、疼痛加剧,路途风险可想而知。怎么办呢? 任冬医师思考了一会儿立即做了决定,迎难而上,为吉村老人实施手术!于是他立即召集由市六医院放射科黄雨农主治医师、手术室王倩主管护师组成的手术团队开始了精心策划。在手术室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就手术中体位摆放、每个手术步骤、C臂机的走位等操作细节做了详细的规划,克服困难,力求安全顺利的完成手术。 12月12日在调整好老人全身状态后,成都市六医院援藏医疗队对吉村老人施行了右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由于术前的精心准备,手术不到1小时便顺利结束,由于微创手术,伤口总长度不到8cm,术后老人的髋部疼痛即刻缓解,一周后,吉村老人已能下地扶拐行走,患者和家属都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2018.01.12 发布:骨科
  •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暨运动医学质控中心专家 对成都地区8家医院进行工作督导

    作为成都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对成都市各级医疗机构运动医学医疗质量的管理,在市卫计委的统筹安排下, 11月20-30日,市六医院骨科主任暨运动医学质控中心业务主任李伟带领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分别对郫都区人民医院、成都市温江区中医医院等8家医院开展了病历质量及医患沟通督导检查。 专家组通过座谈会、病历检查及查房等形式分别对8家医院运动医学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层次的指导,内容包括终末病历质量的检查,重点质控指标如不良事件、非计划再次手术、危急值报告、知情同意、诊疗选择等的检查。 最后,专家组分别要求8家医院的运动医学部门针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希望各医院努力推进区域医疗标准化、同质化,为提升区域的医疗质量做出表率。

    2018.12.03 发布:骨科
  • 市六医院骨科正式授牌“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育单位”

    2019年3月29日,全国创面修复联盟专家团队经评审确认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成为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1239”三年行动计划的培育单位,并于4月26日在成都市金河宾馆正式授牌。 市六医院骨科加入“1239”计划将逐步实现医护一体化,积极采纳并更新慢性创面治疗理念,高效有序的完成慢性创面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缩短慢性创面病人治疗周期,降低整体费用,提升行业影响力。    

    2019.03.29 发布:骨科
  • 大爱在藏区(二十一)六医院援藏医疗队培训、规范丹巴县医院护理团队

    为持续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提高藏区医疗护理水平,守护藏区同胞的身体健康。1月4日,成都市六医院援藏丹巴医疗队莫玲梅护士长对丹巴县医院内科护士进行了火灾、坠床跌倒、职业暴露等应急预案及洗胃术等护理知识的培训。 培训涵盖了丹巴县医院的内科护士长及全体护士、医疗组长20余人,培训不但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也改善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护理技能。 此外,莫护士长在对丹巴县人民医院的护理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后,与援藏医疗队的毛辉霞护士长共同制定了护理部规章制度;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培训等制度落实于平时护理工作中;并针对落实的制度和流程进行质控,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莫玲梅护士长说:“必须从人入手!从日常操作中规范每一个细节,让规范深入本地医护人员的血脉,才能真正留下一直‘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8.02.06 发布:院务部
  • 椎体成形术

    现如今,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遇到骨质疏松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疏松的程度会愈发严重,骨折的风险也就越高。在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仅仅弯腰或稍遇颠簸就遭遇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对于这样的高龄患者,如让其卧床休息以待愈合往往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很多患者在这期间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由于长期卧躺姿势,愈合后往往会留下驼背畸形、坐骨神经痛等后遗症。椎体成形术这种脊柱骨折的微创手术的出现给老年骨折病人带来了希望。 我科室开展的经皮椎体成形术,为微创手术,该手术主要适应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锥体转移瘤,血管瘤等,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一、什么是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它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特制的注射针将骨水泥注入变形的椎体中以稳定其形态的非手术疗法。椎体成形术具有加强椎体硬度的功能,使患者活动能力恢复到损伤前的水平,并防止椎体的进一步压缩变形。它可有效的减轻因压缩性骨折所致的疼痛。 二、椎体成形术适用于哪些范围 椎体成形术常用于治疗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妇女中超过四分之一因骨质疏松罹患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骨折往往导致疼痛,患者的运动受到限制,运动的减少又反过来加速骨质流失。高剂量的止痛药,尤其是麻醉性止痛药可进一步限制骨质重建。对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以及因椎体损伤过重而不宜行外科修复术的患者,椎体成形术具有明显优势。另外,一些因椎体原发性肿瘤(如血管瘤)或转移性肿瘤而导致的椎体破坏也适合椎体成形术。 三、椎体成形术是如何进行的 术前将在病变椎体附近进行局部麻醉,同时多功能监护仪将全程监护您的心跳和血压。治疗开始后将在您病变椎体附近的皮肤切开一个约2mm的小口,在X线机引导下将穿刺针穿过椎体表面的肌肉,直至针尖抵达病变椎体。然后医生会进行造影,以确保针已到达病变椎体内的安全位置。在确定穿刺针位置适合后便可注入骨水泥。骨水泥是一种类似于牙膏或环氧树脂的物质,10-20分钟内便凝固硬化。在注入骨水泥过程中,医生将利用X线机进行监控,以确保骨水泥不渗漏到椎管或血管内。术后可用CT扫描来复查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状况。椎体成形术的操作过程通常不超过两个小时,当然如果是多椎体病变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四、术中您会有什么感受?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您将一直处于俯卧状态。镇静药物可以帮助您保持安静,并减少不适感。您虽然昏昏欲睡,但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并能听到手术室里的谈话。在操作中,医生会问您一些问题,比如“这里疼吗?”。请把你是否感到疼痛如实告诉医生,这是很重要的。由于您处于俯卧状态,您将无法看到手术的透视图像。通常医生会建议您术后卧床24小时,但你可以起床上厕所。逐渐增加活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术后两到三天,您可能会感到穿刺点轻微疼痛。穿刺点的清洁是很重要的,淋浴时应当注意。 五、椎体成形术的效果如何 椎体成形术的止痛效果是非常确切的,通常患者在24小时内便可恢复躯体运动,同时减少甚至停服止痛药物。骨质疏松的椎体内有很多小孔,骨水泥可以对这些小孔进行填充,从而达到加固椎体,减少再发骨折的作用。 六、椎体成形术的优势 七、椎体成形术的风险 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风险主要与骨水泥外渗有关。通常少量的骨水泥外渗不会产生症状。但大量的骨水泥渗入血管或椎管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背部疼痛的增加,以及麻木、刺痛等神经系统症状。有时椎体成形术可能引起其他椎体或者肋骨的骨折。 八、椎体成形术的局限性 1.椎体成形术对椎间盘突出或椎小关节炎引起的腰背痛无效。 2.一般不建议年轻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 3.椎体成形术本身对骨质疏松没有治疗作用,不能预防其他部位再次发生骨折。 4.椎体成形术需要患者保持俯卧状态1-2小时,这对于患有严重肺气肿或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朋友可能是困难的。 5.椎体骨折已经愈合的病人不宜接受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的止痛效果确切,通常术后几周三分之二的患者能够显著减少止痛药的用量,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无症状。 椎体成形术后约75%的患者可以恢复躯体运动,这有助于消除骨质疏松症。另外,术后24小时患者便可下床活动,罹患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大大降低。

    2017.06.15 发布:骨科、烧伤科
  •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举办第二次成都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 工作会议

    2018年7月20日,由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成都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成都市成华区高地中心22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成都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的成员单位4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运动质控中心行政主任,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邓发斌在会上致辞。 会上,市六医院质控部部长文勇将“医疗文书与医疗安全”做了介绍。成都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业务主任李伟对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做了报告。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王艇分享了该院成立骨科及运动医学质控小组的经验。                此次会议还针对2019年世界警察运动会医疗(运动医学部分)保障筹备情况做了详细讨论。与会成员都纷纷表示,质控会议加强了运动医学的行业学术交流,将会为提高我省市医疗机构运动医学诊疗服务及水平做出更多贡献。

    2018.07.24 发布:骨科
  •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成功举办运动医学 省级继教项目

    为提高运动医学诊疗服务水平,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2018年7月21日,由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的省级继教项目“运动医学诊疗新进展”培训班于成华区建设路9号高地中心22楼会议室成功举办。运动医学相关专家及各医疗机构在职医务人员约102人参与了此次培训,副院长陈泽君到会并致辞。 培训班由质控中心业务主任、市六医院骨科主任李伟主持,并特邀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员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陈刚、唐新、李棋、363医院骨科丁晓川等国内骨科知名教授,针对新的运动医学诊疗技术和方案做了精彩的讲解,对近年来运动医学诊疗新进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将我省运动医学诊疗水平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8.07.24 发布:骨科
  • 医联体共建,救治腰椎体爆裂骨折老年患者

           2018年2月8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专家李伟主任到医联体合作单位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顺利地为一名腰椎体爆裂骨折老年患者实施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体髂骨植骨术”,同时也现场指导了该院外科医生。 75岁的赵婆婆有骨质疏松,在家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摔倒,造成腰椎体爆裂骨折,剧烈的疼痛让赵婆婆卧床都很难受,必须手术!但是患者高龄,实施手术风险很大,在此之前郫都区二医院从未开展过此类手术,主管医生宋伟知道,腰椎体爆裂骨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他想到市六医院的骨科李伟主任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于是宋医生立即联系上李伟主任。 李主任很快来到郫都区二医院进行医疗技术支持,手术很成功,患者减轻了痛苦,郫都区二医院外科医生学习到了经验,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很激动,目前患者赵婆婆恢复良好。这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这一切都得益于市六医院与郫都区二医院医联体的建立,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合理下沉,让郫都区的老百姓足不出区域,就能以县级医院的收费享受三甲医院的技术与服务,极大的方便了基层患者就医。

    2018.02.13 发布:院务部
  • 大爱在藏区(六)市六医院助力巴塘县人民医院开展首批骨科微创新技术

    助力对口支援单位技术提升,近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第三批援藏医疗队在巴塘县人民医院开展并成功完成首批骨科微创手术,为该院微创骨科手术新时代的到来拉开帷幕。 在帮助巴塘县人民医院率先开展骨CT三维重建技术,为微创骨科手术创造可行条件后,市六医院医院医疗队先后顺利完成了Mippo技术经皮Liss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Pilon骨折、腓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闭合复位经皮PFN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闭合复位C3型骨盆骨折外支架固定术,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等多项微创骨科手术。 新技术的开展极大提升并带动了巴塘县人民医院诊疗技术水平。因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我院在巴塘县人民医院首批骨科微创手术的开展让藏区人民切实享受到了该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2017.12.18 发布:骨科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福音--椎体成形术

    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遇到骨质疏松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疏松的程度会愈发严重,骨折的风险也就越高。93岁的刘婆婆就是在上厕所的时候滑了一跤,腰椎骨折了!对于这样的高龄患者,如让其卧床休息以待愈合往往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很多患者在这期间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由于长期卧躺姿势,愈合后往往会留下驼背畸形、坐骨神经痛等后遗症。所以骨科的医生给刘婆婆实施了椎体成形术,术后第二天就可以站立走路了!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开展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已经成熟,主要适应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锥体转移瘤,血管瘤等,具有创伤小、治疗好、患者易接受等优点。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手术: 什么是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它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特制的注射针将骨水泥注入变形的椎体中以稳定其形态的非手术疗法。椎体成形术具有加强椎体硬度的功能,使患者活动能力恢复到损伤前的水平,并防止椎体的进一步压缩变形。它可有效的减轻因压缩性骨折所致的疼痛。 椎体成形术适用于哪些范围 椎体成形术常用于治疗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常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妇女中超过四分之一因骨质疏松罹患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骨折往往导致疼痛,患者的运动受到限制,运动的减少又反过来加速骨质流失。高剂量的止痛药,尤其是麻醉性止痛药可进一步限制骨质重建。对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以及因椎体损伤过重而不宜行外科修复术的患者,椎体成形术具有明显优势。另外,一些因椎体原发性肿瘤(如血管瘤)或转移性肿瘤而导致的椎体破坏也适合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是如何进行的 术前将在病变椎体附近进行局部麻醉,同时多功能监护仪将全程监护您的心跳和血压。治疗开始后将在您病变椎体附近的皮肤切开一个约2mm的小口,在X线机引导下将穿刺针穿过椎体表面的肌肉,直至针尖抵达病变椎体。然后医生会进行造影,以确保针已到达病变椎体内的安全位置。在确定穿刺针位置适合后便可注入骨水泥。骨水泥是一种类似于牙膏或环氧树脂的物质,10-20分钟内便凝固硬化。在注入骨水泥过程中,医生将利用X线机进行监控,以确保骨水泥不渗漏到椎管或血管内。术后可用CT扫描来复查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状况。椎体成形术的操作过程通常不超过两个小时,当然如果是多椎体病变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您将一直处于俯卧状态。镇静药物可以帮助您保持安静,并减少不适感。您虽然昏昏欲睡,但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并能听到手术室里的谈话。在操作中,医生会问您一些问题,比如“这里疼吗?”。请把你是否感到疼痛如实告诉医生,这是很重要的。由于您处于俯卧状态,您将无法看到手术的透视图像。通常医生会建议您术后卧床24小时,但你可以起床上厕所。逐渐增加活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术后两到三天,您可能会感到穿刺点轻微疼痛。穿刺点的清洁是很重要的,淋浴时应当注意。 椎体成形术的效果如何 椎体成形术的止痛效果是非常明显,通常患者在24小时内便可恢复躯体运动,同时减少甚至停服止痛药物。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无症状。 椎体成形术的局限性 椎体成形术对椎间盘突出或椎小关节炎引起的腰背痛无效。 一般不建议年轻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本身对骨质疏松没有治疗作用,不能预防其他部位再次发生骨折。 椎体成形术需要患者保持俯卧状态1-2小时,这对于患有严重肺气肿或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朋友可能是困难的。 椎体骨折已经愈合的病人不宜接受椎体成形术。

    2017.12.18
  • 俄罗斯圣彼得堡专家来市六医院参观交流

    2018年四川省微创脊柱外科国际会议即将于在成都市开幕,众多脊柱微创领域知名专家汇聚于此,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邀请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知名脊柱微创治疗专家安德烈和奥莉加于8月6日到医院进行学术交流。 这次学术交流会在市六医院门诊会议室举行,副院长邓发斌到会并致辞,双方进行了精彩互动。成都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业务主任、市六医院骨科主任李伟在交流会中全面的介绍了近几年我院的发展动向,详细的介绍了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及我院骨科的情况。俄罗斯专家安德烈介绍了椎间盘激光修复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奥莉加则讲解了椎间盘激光修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会后在医院质控部部长文勇的陪同下,两位专家还参观了市六医院骨科病房。 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加强了市六医院与两位俄罗斯专家的信任、友谊,并通过与国际知名专家的沟通,大家也更了解了当今医学发展前沿。

    2018.08.08 发布:骨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